心系民生的探索者
“对我来说,在科学技术上多留心、鼓捣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是一种爱好和习惯。但真正走上科技研发这条道路,既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王绍模先生与记者的谈话就从这里开始。
王绍模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节奏的加快,传统的生活方式被(逐渐)打破。人们越来越渴望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胡乱丢弃餐饮废弃物产生的食品不卫生、水体富营养、城市地沟爆炸等一系列问题,却又严重的导致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下降,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大量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更是给城市环卫运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改善环境、惠及民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成为(当今)执政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点课题。
2003年,王绍模接触到了捡拾地沟油的收集加工工作,随着工作的进行开始有了深入思考。人人都知道地沟油有害健康,除此之外,地沟油带来的危害还有哪些?应当怎样避免诸如此类的危害对民众日常生活及安全产生的影响?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加工和利用地沟油,使其变废为宝,从餐厨垃圾变为“有用之才”?
在实践过程中,王绍模发现,当前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以及居民生活产生涮洗餐具和吃剩变质的餐饮废弃物,除大部分用来做养殖饲料外,其余部分,特别是火锅店的餐饮废弃物夹杂着废渣,在通常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大都(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到下水管道,在排入过程中少量(会有相当部分)油脂就(粘)附着在管壁上,久而久之使管道壁渐渐变厚、变硬、变窄(并形成)结块,(最终完全)堵塞下水管道,造成污水向外泄漏,污染街道和环境,(而且随着这些废弃物的发酵产生大量无法排出的沼气而产生剧烈的爆炸,引发事故灾害,给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伤害隐患)。甚至有可能造成下水管道内的沼气无法排出,从而产生爆炸,引发重大灾害事故。
“餐饮废弃物(成分复杂)其中还可能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因此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早就出台了有关的规定,禁止将这种废弃物加工成食用油,不能作为人畜和水产品饲料,不能将未经处理的潲水排向环境,那样不但会破坏生物链健康平衡,最终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王绍模说。
与实际结合的新技术
2004年,王绍模回到重庆,投入自己的技术成果,创业成立了重庆北碚巨废油回收处理厂。他发明的公共安全环卫服务系统,是将现有的个体成熟餐饮废弃物处理技术升级综合链接应用在“一种公共安全环卫服务系统”(申请号:201110413350.7)上,针对公众产生的餐饮废弃物进行收集,对排放的生活废水中的掺杂物从源头进行拦截、过滤、收集,通过设立工厂加工,将其变废为宝;解决由胡乱丢弃餐饮废弃物所导致的地沟油泛滥、食品不卫生、下水道堵塞、水源污染等问题。通过再加工使资源再利用,可一举多得,为公共环境带来更大财富。
这一发明由收集技术与加工技术两大部分组成。在所有生活排放废水处设置油水渣分离储存池,在餐饮区设置吃剩变质餐饮废弃物储存容器,并建立餐饮废弃物加工厂。将收集到的餐饮废弃物运回工厂进行初加工、精加工、制成工业油脂和生物柴油。潲水渣经沼气发生器制成沼气。沼气发生器产生的废料经设备加工制成农家肥,再把不可利用渣运到垃圾处理场。
王绍模介绍,当前餐饮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技术已基本解决,现在关键的管理部分还有待于提交政府部门研究解决。为此,他提出设计建议,要求组织成立一支专业队伍,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对分管区域内的餐饮废弃物堵塞下水道畅通负责,从源头对餐饮废弃物、油脂的污染流向路经和利用负责。队伍所有员工统一着装、车辆标志,成为一支由政府授权,代表政府形象的执法者,又不需政府花钱的专门治理餐饮废弃物危害环境的环保卫士。真正做到从餐饮源头强制回收所有餐饮废弃物,保证所管辖区域内再不会发生餐饮废弃物堵塞地沟和爆炸问题。本发明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划分区域,统一收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监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产生450万吨地沟油,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储备国’,可‘资源丰富’的地沟油在中国却没有被开发转换,而是二次走上了百姓的餐桌。”提到这些,王绍模有说不完的话。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和管理没能科学地相结合,除了这个客观因素外,还在于政府对这一经济领域的不科学认知:一味的禁止,不考虑它的去处。因此,他的发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仅以经济价值为例:据业内人士介绍,2012年1月,国内地沟油的收购价格为每吨4200元,处理成本为1500多元,再加上运输、检验等成本,每吨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后的出厂成本在6000元上下,出厂价格在每吨6500元左右。要进一步精炼成航空燃油,还得再花钱。而国产航空燃油的价格,每吨也要8000元左右。以重庆为例,早在2005年,全市每天产生的地沟油达60吨左右,一个月1800多吨。而真正能够变废为宝可以利用的,只能是“部分”。
在很多西方国家,转化处理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在于政府重视和实行补贴地沟油的收集处理。所以许多国家都有类似措施:日本地沟油由政府回收;新西兰餐馆及家庭厨房都安装有食物垃圾处理机以及油脂分离装置,由政府指定的公司负责上门收集分离出的废油脂……政府的这些举措,为这些本可能是健康隐患的厨房垃圾,开辟了一条造福国民的通道。
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持
如今,王绍模已将他发明的服务系统工程申请了专利。他常说,在全球新能源战略中,我国在风能、太阳能等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潜力巨大的生物能源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风、阳光等资源若不去利用也对人无害,而地沟油则不同,如若没有有效地回收利用,一定会极大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生态安全。两相权衡,发展生物能源是更紧迫的任务。地沟油到底是再次回流百姓的餐桌上还是为能源发展锦上添花,不仅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发展问题。从这个角度上,他的发明被称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为过。
王绍模认为,只有将餐饮废弃物实行国家行政统筹规范管理,让人们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仿照现有公共环卫服务的体制模式,以服务治理为主的非盈利实体,才能够将地沟油资源顺利转化为生物能源。这是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国经验,并根据我国目前现状而设计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才能够达到解决(解除)餐饮废弃物对人类生存环境危害。因此他期望国家有关部委能了解、采纳并推广本发明对我国餐饮废弃物、地沟油的管理和利用,造福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这些年来,王绍模一直致力于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他表示,地沟油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但由于本发明是个人行为,在收集原料和产品销售渠道上均难疏通,所以很难做到完善通畅的运行。相关环节所具有的利益和利害关系只有政府出面才能做到,所以他从工作中总结出结论:只有彻底实行“一种公共环卫服务系统工程”才是解决地沟油问题的唯一途径。
王绍模为此发出呼吁,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加入进来,建议政府组织实施本项目。因为此项发明能够弥补现有公共环卫不能对餐饮废弃和生活废水排放进行处理的不足,解决餐饮废弃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改善饮食环境,提高人类生活生存质量及健康长寿水平,既符合国家能源和环保总体发展目标政策,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他表示,由于该项目属于公共环卫服务设施,希望能与大中院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参入股共同做课题研究样板工程,然后再将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立项推广。
如今,通过与深圳市才聚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王绍模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在未来,他盼望着在政府的支持下,本项目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为百姓创造美好明天,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